城投動態(tài) | 清華大學來衢社會實踐隊員感悟(二)
為進一步深化與重點高校人才交流合作,借重用好高校人才智力資源,吸引優(yōu)秀人才服務衢州,到衢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來自清華大學13名學子一周來已走進衢州、走進城投,參加了為期5天“這十年,青年行”·赴衢暑期社會實踐。
由衢州市政府辦公室、市城投集團聯(lián)合主辦的一周社會實踐已完美收官,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隊員感悟吧~
陳麒霖
很高興本次能到浙江衢州開展實踐,很感謝在此期間城投集團對我們的招待及一系列的協(xié)助。在衢州期間,目之所及的均是美麗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我們慨嘆于這座古老城市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不一樣的風土人情,驚訝于未來社區(qū)與未來鄉(xiāng)村的建設成果。衢州在踏踏實實地踐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并且還有專門的“8090”宣講團負責將復雜的理論拆分成簡單的內容并以輕松詼諧的方式向人民宣講,讓人民能很好理解并接受黨的理論,更有甚者會加入到宣講團主動學習,成為宣講團的一員。
從法學生的角度來說,讓我印象深刻的點還有常聽見的那句“南孔圣地,衢州有禮”以及政府倡導的“八個一”,我們都知道“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衢州依托南孔文化與儒學經典,倡導以禮束己,有助于當?shù)厝嗣駥⑹胤ㄓ卸Y銘記于心,也有助于法治宣傳工作的展開。
最后提一點粗淺的建議,在這幾天的走訪中,我發(fā)現(xiàn)對于“兩子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上還有待加強,在來衢州前我并未曾聽聞“兩子文化”,在參觀相關地點時也感覺缺乏一種互動性與吸引力。因此我認為在后續(xù)“兩子文化”的宣傳上可以多考慮不同的形式,比如說,線上可依托諸如小紅書、抖音等時下比較流行的網絡資源進行推廣,線下則可通過增加互動式的活動,比如讓宣講團向游客宣講“兩子文化”、集章活動(參考廈門鼓浪嶼)等,讓更多人了解并吸引更多人來參觀。
衷心祝愿衢州發(fā)展得越來越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前來參與城市建設。有機會我會再來衢州的。
鄧一秀
非常感謝城投集團對我們實踐支隊的支持和陪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充滿盎然生意、展現(xiàn)詩畫江南的衢州城。當我們站在水亭門的城墻上,向兩頭眺望,江那頭是高樓大廈、五光十色的新城生活風貌,江這頭是源遠流長包容并蓄的古城風貌。古今兩種城市風貌以衢江為界,交相輝映,衢州的城市建設將衢州歷史傳承與新時代目標有機融合。衢州是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水亭門和北門街歷史文化街區(qū)具有獨特的歷史特色和文化底蘊,基于對老城區(qū)空間特色的研究和對舊城活化更新的方法探索,希望能夠找到衢州的城市形態(tài)基因。接著基于整體風貌延續(xù)與傳承原則,探索出更適合南孔古城的商業(yè)復合型的傳統(tǒng)風貌街區(qū)的活態(tài)保護與更新方法。同時更意識到,建設問之于民、取之于民是我們的美好期待,但公眾參與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在將來能夠更加發(fā)揮市民村民的主動性,喚起衢州人民對衢州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衢州成為一座最有禮的城市也是一座最有溫度的城市。
董鈺佳
我是本次實踐支隊隊員董鈺佳,非常榮幸能夠有此次機會來到衢州進行社會實踐,也非常感謝衢州市政府與城投集團對我們實踐的大力支持。在五天的實踐中,我們就城市建設、城市規(guī)劃、城市更新、兩子文化、鄉(xiāng)村振興與紅色印記等主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參觀走訪與記錄,在此過程中,我們認識了一個為打造四省邊際中心城市而飛速發(fā)展的衢州,一個深含文化底蘊,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衢州,一個積極探求發(fā)展新道路,讓鄉(xiāng)村振興不僅僅是口號的衢州。盡管與衢州相識不過短短幾天,但每一天都讓我都對衢州城的認識更加深刻一分,衢州對我來說不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符號,他是古樸含蓄又迸發(fā)著創(chuàng)新活力的城市。最后我想再次感謝城投集團對我們實踐隊的大力支持,讓我們能夠在豐富的活動中感受別樣衢州。
姜博文
非常幸運也非常開心能和研究生學長學姐們一起來到衢州實踐調研,在衢州的5天里,感謝衢州城投的招待與王明卿學長的陪同。在衢州,首先,我看到了衢州城投作為國企擔當者與引領者的姿態(tài),對人才的重視,與對衢州建設發(fā)展的巨大貢獻。衢州城投在城市更新、城市發(fā)展上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在與衢州城投董事長廖總、住建局、規(guī)劃局等座談中,也讓我更加了解衢州的發(fā)展現(xiàn)狀,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衢州。其次,我看到了余東村的依靠農民畫出圈致富的成功,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條獨特的成功之路。同時,我也看到了“兩子文化”的璀璨結晶。儒學館、孔廟、爛柯山、水亭門、天王塔,訴說著衢州悠久的歷史。而衢州在“古城雙修”,修舊如舊,讓歷史遺跡保留本真的模樣。最后,在與建筑學院的共同實踐中,也是一次學科融合的過程。在這次旅途中我也看到了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魅力與應用,更加了解建筑學院。
最后,對衢州發(fā)展的一些小建議:在衢州的這幾天里,我看到了衢州具體而有張力的遠景規(guī)劃。但是不論城市的規(guī)劃如何,建設如何,最終要實現(xiàn)城市的經濟發(fā)展與提升,離不開兩個點:人才與產業(yè)。那么在規(guī)劃,建設之外,如何引進產業(yè)、如何更多地引進人才則是重中之重。這兩點做不好,衢州人口流失的現(xiàn)狀不改變,那么這些投資很可能會變成笑話。畢竟鶴崗的凋零歷歷在目。